info.htm
Home > 教師及成員 > 兼任教師群 > 陳哲三教授
兼任教師
陳哲三 教授

聯絡地址:407 台中市東海大學881號信箱
聯絡電話:+886-4-2359-0121 ext: 31300

主要學歷:
東海大學 文學院歷史研究所 碩士 (1971~1973)

服務機關 服務部門 / 系所 職稱 起迄年月
中國國民黨 中央黨史會 幹事 1970~1979
逢甲大學   教授、副教授  
東海大學 歷史系 兼任教授  

 

著作

論文
  1. 〈 嚮往中的師生情誼-孔門師生關係 〉 ,《孔孟月刊》,五卷九期, p16-19, 1967.5.28。
  2. 〈 當前臺灣農村的危機及其解決之途徑 〉 ,《中國經濟月刊》,二二七期, p13-21, 1969.8.10。
  3. 〈 陳寅恪 先生及其著作 〉 ,《傳記文學》,十六卷三期, p57-60, 1970.3。
  4. 〈 農業改革聲中的對於農村問題的再探討 〉 ,《中國經濟月刊》,二三六期, p4-10, 1970.5.10。
  5. 〈 試為 蔡元培先生寫一簡照 〉 ,《中華文化復興月刊》,四卷十二期, p50-54, 1971.12。
  6. 〈 讀孟森清代史書後 〉 ,《幼獅月刊》,三七卷三期, p69-72, 1973.3。
  7. 〈 評介「革命文獻」 〉 ,《幼獅月刊》,三九卷六期, p42-44, 1974.6。
  8. 〈 鄒魯與丘逢甲 〉 ,《傳記文學》,二八卷一期, 1975.1。
  9. 〈 黃花崗革命史話 〉 ,《幼獅月刊》,四一卷四期, p2-9, 1975.4。
  10. 〈 蔣總統的至孝 〉 ,《幼獅月刊》,四一卷五期, 1975.5。
  11. 〈 鄒魯與三民主義 〉 ,《中華文化復興月刊》,八卷八期, p21-29, 1975.8。
  12. 〈 鄒魯追隨 國父革命記上、中、下 〉 ,《廣東文獻》五卷四期, p4-15,六卷一期 p33-3,二期 p64-73, 1976.3、 6.、 9.。
  13. 〈 評介新編國父全集 〉 ,《幼獅月刊》,四二卷五期, p2-4, 1976.5。
  14. 〈 鄒魯與戴傳賢的交誼及其共同志業 〉 ,《幼獅月刊》,四十四卷一期, p23-34, 1976.7。
  15. 〈 評介陶著「蔡元培年譜上」 〉 ,《幼獅月刊》,四十四卷四期, p36-39, 1976.10。
  16. 〈 有關 總統蔣公傳記著作之評述 〉 ,《幼獅月刊》,四五卷四期, 1977.4。
  17. 〈 國立中山大學石牌建校始末 〉 ,《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》,第九期, 1977.4。
  18. 〈 王斧生平及其「斧軍說部」 〉 ,《廣東文獻》,七卷四期, p70-76, 1977.12。
  19. 〈 兩個光輝的新年-民元及民三十二年 〉 ,《幼獅月刊》,四十七卷一期, p10-17, 1978。
  20. 〈 閩粵方言之來源及其所保存的古音古語 〉 ,《幼獅月刊》,四七卷二期, p21-23, 1978.2。
  21. 〈 陳景華對中國革命的貢獻 〉 ,《中華文化復興月刊》,十一卷三期, p29-35, 67.3。
  22. 〈 鄒魯與國立廣東大學的創辦 〉 ,《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》,第十期, p199-249, 1978.5。
  23. 〈 評介呂著「朱執信與中國革命」 〉 ,《幼獅月刊》, p24-27, 1978.11。
  24. 〈 鄒魯與廣東革命基地的建立 〉 ,《近代中國》,第八期, 1978.12。
  25. 〈 辛亥武昌起義歐美黨人的活動 〉 ,《中華文化復興月刊》,十二卷第一期, p30-39, 1979.1。
  26. 〈 照亮時代的青年節 〉 ,《幼獅月刊》, 1979.3。
  27. 〈 「遊學譯編」介述 〉 ,《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十週年紀念論文集》, p213-244, 1979.11.24。
  28. 〈 清季革命書刊中有關女權運動的記述 〉 ,《近代中國》 , 十五期, p138-146, 1980.2.29
  29. 〈 中國國民黨黨史會及其出版 〉 ,《中國現代史論集》,第二輯, p111-123, 1980.3。
  30. 〈 吳稚暉先生翊贊先總統 蔣公定亂統一 〉 ,《近代中國》,十八期, p93-99, 1980.8.11。
  31. 〈 先烈之血灌溉革命之花 〉 ,《國魂》,四二四期, p33-35, 1981.3。
  32. 〈 鄒魯 先生的家世、青少年時代及其革命思想的萌芽 〉 ,《逢甲學報》, 15期, 1982.11。
  33. 〈 張繼與辛亥革命 〉 ,《逢甲學報》, 16期, 1983.11。
  34. 〈 試行大學院大學區所遭遇的困難 〉 ,《中國歷史學會集刊》, 16期, 1984.6。
  35. 〈 鄭州會議與徐州會議初探 〉 ,《逢甲大學》,第十七期, 1984.7。
  36. 〈 鄒魯在抗戰時期的言論 〉 ,《史學集刊》,第十七期, 1985.5。
  37. 〈 鄒魯與抗戰建國 〉 ,《逢甲學報》,第十八期, 1985.11。
  38. 〈 論傳統中國婦女的地位 〉 ,《逢甲青年》,第二十期, 1986.6。
  39. 〈 抗戰勝利後鄒魯重要志業的研究,一九四五-一九四九 〉 ,《逢甲學報》,第十九期, 1986.11。
  40. 〈 鄒魯的晚年 〉 ,《逢甲學報》,第二十期, p73-93, 1987.11。
  41. 〈 高人言 先生年表 〉 ,《 高人言先生紀念集》, p33-41, 1994.6。
  42. 〈 集集水里開拓史 〉 ,《美哉南投》, 1996春季號,頁 65-72, 1996.3。
  43. 〈 鹿谷開拓史 〉 ,《美哉南投》, 1997春季號,頁 68-76, 1997.3。(與劉常山合撰), 〈 張伯苓傳 〉 ,《國史館刊後刊》,第 22期,國史館, p229-244, 1997.6。
  44. 〈 水沙連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 〉 ,《台灣文獻》, 49卷 2期,頁 35-69, 1998.6.1。
  45. 〈 「水沙連」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 〉 ,《臺灣文獻》,第 49卷第二期, p35-69,臺灣文獻委員會, 1998。
  46. 〈 台灣建省之際的清賦事業及其與南投縣之關係 〉 ,《台灣文獻》, 49卷 4期,頁 33-68, 1998.12。
  47. 〈 古文書在台灣史研究的重要性-以「竹腳寮」、「阿拔泉」之地望的研究為例 〉 ,《逢甲人文社會學報》,第 1期,頁 135-151, 2000.11。
  48. 〈 清代草屯地區開發史-從北投社到草鞋墩街,以地名出現庄街形成為中心 〉 ,《逢甲人文社會學報》,第 3期,頁 119-141, 2001.11。
  49. 〈 林圮埔(竹山)在清代台灣開發史上的地位 〉 ,《逢甲人文社會學報》,第 4期,頁 151-182, 2002.5。
  50. 〈 古文書對草屯地區歷史研究之貢獻 〉 ,《逢甲人文社會學報》,第 5期,頁 107-126, 2002.11。
  51. 〈 竹山媽祖宮歷史的研究-以僧人住持與地方官對地方公廟的貢獻為中心 〉 ,《逢甲人文社會學報》,第 6期,頁 155-182, 2003.5。 〈 清代草屯地區的地價及其相關問題 〉 ,《逢甲人文社會學報》,第 7期,頁 89-116, 2003.11。
研討會論文
  1. 〈蔣中正 先生在台灣同胞心目中的地位〉,蔣中正先生與現代中國學術研討會, 1986.10。
  2. 〈中華民國大學院與大學區之研究〉,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一屆討論會,國史館,第 p129-156,1992。
  3. 〈陳泮嶺的事功初探〉,近代中國歷史人物學術研討會,台北中研院近史所,1993。
  4. 〈鄒魯與中國國民黨黨史之撰述〉,國父建黨革命一百週年學術討論會,1994。
  5. 〈修撰地方志的想法和作法〉,臺灣光復後修撰地方志研討會,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第 105次學術研討會,1995。
  6. 〈從史蹟論丘逢甲在台灣史上的地位〉,丘逢甲與臺灣歷史文化學術討論會,逢甲大學人文社會研教中心,1996。
  7. 〈埔里的史料與歷史研究〉,中華民國史專題第四屆討論會-民國以來的史料與史學, 1997.12.18-12.20,台北市。
  8. 〈鄉土史教材編寫試論〉,第一屆台灣歷史與文化研討會, 1998.2.17-19,台中市,頁 33~39。〈草屯地區清代的拓墾與漢番互動〉,第二屆台灣歷史與文化研討會,1999.2.,台中市東海大學,頁3-1~ 3-26。
專書
  1. 《台灣鹿谷發達史》,台中啟華出版社, 1972年 12月。
  2. 《中華民國大學院之研究》,臺灣商務印書館, 1976年。
  3. 〈吳稚暉檔案中總統 蔣公親筆函電〉,《先總統蔣公有關論術與史料》, p449-472,《民國史研究叢書》之四,1979.4。
  4. 《鄒魯研究初集》,華世出版社, 1980年。
  5. 《台灣史論初集》,台中國彰出版社,1981年 5月一版,1983年 9月二版。
  6. 《中國革命史論及史料》,臺灣商務印書館, 1982年。
  7. 《問學與師友》,大學圖書供應社, 1985年。
  8. 《讀史論集》,大學圖書供應社, 1985年。
  9. 《中華民國的國旗與國歌》,正中書局,1988年。〈北伐之中挫北伐之完成,中華民國建國史第三篇 統一與建設(二)〉,國立編譯館,第 584-656頁, 1989。
纂修志書及文獻
  1. 主修《集集鎮志》,集集鎮公所,1998年 6月。
  2. 總撰《竹山鎮九二一地震紀實》,竹山鎮公所,2001年 4月。
  3. 協修《南投鎮志》,南投縣政府,1999年 6月。
  4. 主修《竹山鎮志》,竹山鎮公所 2001年 12月。
其他
  1. 〈也談歷史著作的通俗化〉,中央日報副刊,1969.12.30-31。
  2. 〈有關國花由來的史料〉,中央日報副刊,1971.7.15。
  3. 〈乾隆皇帝與海寧陳家〉,新生報副刊,1971.12.25。
  4. 〈鹿在台灣史上的地位〉,中央日報副刊,1971.12.23-25。
  5. 〈略談歷史名辭的讀音問題〉,國語日報,三版,1972.12.11。
  6. 〈北京猿人的故事〉,聯合報副刊,1972.6.28-29。
  7. 〈簡介「臺灣名間文學集」〉,台灣日報副刊,1972.12.11。
  8. 〈臺灣地名略說〉,台灣日報副刊,1972.11.28-12.1。
  9. 〈關於竹山「李勇廟」答客問〉,台灣日報副刊,1972.12.25-27。
  10. 〈鹿與臺灣山地文化〉,中央日報副刊,1973.1.8.9。
  11. 〈三十年河東河西-臺灣三十年進步記〉,中央日報副刊,1975.7.13。
  12. 〈從「北京城門」談起〉,中國時報副刊,1975.11.1。
  13. 〈長安、洛陽、北京都城建築成於華化外人之史實及其意義初探〉,中國時報海外版, 1976.2.28-30。
  14. 〈願國運昌隆-國名革命與我家〉,中央日報副刊 1976.10.25。
  15. 〈革命先進與臺灣 〉,中央日報副刊,1977.12.23-25。
  16. 〈清季革命書刊中有關臺灣的記述〉,中央日報文史欄,1978.11.14。
  17. 〈辛亥武昌起義後留學生的救國運動〉,中央日報文史欄,1979.3.6。
  18. 〈草鞋墩開發史-從北投社到草鞋墩街,以地名出現庄街行成為中心,認識草鞋墩社區〉《文化導覽文化人才研習講義》 p2-24,草鞋墩鄉土文教協會, 1998。
版權所有©2006 東海歷史學系 電話: +886-4-2359-0254 傳真: +886-4-2350-1210 聯絡信箱:history@thu.edu.tw